日期:2025-08-31 12:31:38
我们常常提到,父母是孩子的根源。然而,当这一份根源开始变得模糊、渐渐消退,甚至反过来侵蚀你的未来时,你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呢?
黄渤在公众面前很少展现失落的神情。那个在银幕上总是用微笑化解尴尬,用自嘲引发观众共鸣的男人,在《热浪之外》中的一次对话中,首次让情绪失控。他凝视着鲁豫,目光似乎空洞了片刻,缓缓说道:“我已经恐惧了很多年。”
这一切源于父亲因阿尔茨海默症去世的消息。而如今,他的母亲也正一步步走向同样的深渊。令他心痛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本身,更是记忆的扭曲。父亲在生命的尽头几乎认不出他来,初见时竟像对待陌生人般礼貌地请他坐下喝水。为了测试,母亲特意问:“这是谁?”父亲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回答:“这是我老战友的儿子。”黄渤坐在一旁,感觉到头皮发麻,心中却如同被掏空。
展开剩余76%在那一瞬间,他不仅是那个获得无数奖项的影帝,而是一个目睹父母逐渐“消逝”的儿子。
更为沉重的是,这份痛苦背后潜藏着无法逃避的宿命感。当鲁豫提及遗传的忧虑时,黄渤无奈一笑:“我觉得,我这,似乎就是。”来自双亲的疾病使得遗传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不仅是一般的健康焦虑,更多的是一种血脉间蔓延的阴影。他的朋友劝他不要过于担心,称单亲患病的遗传概率低,但黄渤听了后只能无奈地笑:“你说巧不巧,我家可是‘双份’。”
这种无声的恐惧潜伏在潜意识深处,长年累月地存在。它并不会每天跳出来吓你,但当你一时忘记了钥匙放在哪里,或者突然叫不出熟悉的名字时,便会悄然冒出来低语:“是不是轮到你了?”
我们习惯于将黄渤视作情绪的稳定器——他调节气氛、照顾全局,总是表现得“没事”。可是,谁来承载他的“有事”?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记忆都可能被剥夺,他又如何守护住“我是谁”?对黄渤而言,表演或许是一种逃避,同时也是一种确认:每一次在角色中清晰地演绎,都是对自我存在的一次重申。
有趣的是,他近年的作品渐渐流露出这种焦虑。在《涉过愤怒的海》中饰演失控的父亲,在《学爸》中则扮演了一位对教育执念到扭曲的父亲,甚至在《热浪之外》这个节目中——他不再仅仅讲笑话,而开始追问:人该如何应对失控?亲情如何与时间作斗争?我们能为注定的失去做些什么?
他开始进行脑健康筛查,尝试冥想、锻炼,以及认知训练,同时鼓励观众重视早期干预。然而,这些“积极应对”的背后依然隐含着一丝无力感。因为再科学的方针也无法保证“你不会重蹈父母的覆辙”。他能做的,只是延缓、观察、与焦虑共存。
这让我想到一个更为残酷的悖论:最害怕失忆的人,往往最在乎记忆。黄渤借助镜头记录生活,以幽默留存情感,或许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对抗某种不可逆转的流逝。他演绎他人的故事,也许正是在不断确认:我仍记得,我依然在这里。
可若有一天,连“恐惧”本身都被记忆抹去,这究竟算是一种解脱,还是更深的悲剧?
我们常说爱能战胜一切,但面对基因与时间的双重逼迫,或许真正的勇气并不在于战胜,而是明知可能会失败,依然勇敢前行。
发布于:山东省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