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04 13:47:23
一辆小车、一口油锅、一份6元钱的鸡排,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在这个秋天意外走红。没有团队包装,没有刻意营销,他单凭市井间的真诚与幽默,成了全网关注的“顶流”。
炸鸡排的技术含量不高,但“鸡排哥”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简单的生意做出了人情味。 他坚持九年不涨价,记得熟客的口味,给学生优惠一元,还会因为让顾客等久了主动道歉。面对爆红后“买了几套房”的猜测,他幽默回应“还没到一个亿”,并澄清家里只有一套老宅。相比那些精心设计的“网红剧本”,“鸡排哥”的鲜活与朴素,反而成了稀缺的真实。
爆红后,“鸡排哥”面对流量展现出难得的清醒。他拒绝连锁加盟与直播带货,坚持“小摊初心”。面对激增的客流,他增设分流摊位,家人也齐上阵组成“鸡排家族”帮忙。他不搞直播打赏,拒绝加盟推广,甚至公开炸鸡排的做法。这种“不着急变现”的淡定,反倒让人看到一种朴素的商业智慧:信任比流量更保值,真诚比炒作更长久。
他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但再忙也不减幽默。“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若袋子被风吹走,我不承认收过钱。”“连塑料袋都保护不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有网友调侃:“6元的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鸡排哥”提供的情感满足,一部分源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肢体动作。正如一些老顾客所说:“他的肢体动作很有意思,语速也快,喜欢用英语的语法说中文,而且对每个顾客的态度都很好”。当服务业充满标准化话术和套路时,“鸡排哥”那种市井的幽默、直接的关怀,恰恰是人们真切需要的。
展开剩余35%当然,巨大的关注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冒充他已去世的父亲,还有网红在摊位前拉拽他的衣服,逼迫他“表演”,有人因为他疲惫时“不再幽默”而抱怨“情绪价值不够”。这种将人“工具化”的冷漠,是在消费真诚,消费人家的尊严。
“鸡排哥”的走红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他被聘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让一座传统瓷都多了烟火气的注脚。从“发型师晓华”到“王婆说媒”,再到如今的“鸡排哥”,地方文旅的推广正从风景展示转向人情讲述。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名胜,更在于这些可亲、可感的市井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故事。人们因为一个鲜活的人爱上一座城,这或许是对“接地气”最好的诠释。
努力会有回报,小生意也能撑起大人生。或许,我们不必去复制另一个“鸡排哥”,而是应该学习他那种认真对待小生意的精神。
发布于:北京市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