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24 12:19:28
今天(6月14日),202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开考。
上午9时至10时40分,首考语文科目。202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目写作题目如下——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的形式延续了上海卷多年的材料加命题的形式。材料和命题的表述都非常简明通俗,在读题、审题上不为难一般考生。题目“相互成全”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成全”。材料引用《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帮助人,使达到目的”。材料与命题紧密关联,要言不烦,无一字多余,为考生写好这个题目提供了切实有用的帮助。
接下来,从概念义、语境义、情境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谈谈我的一孔之见。
“帮助人,使达到目的”是“成全”的概念义。在“相互成全”的语境中,“成全”突显在双向作用中帮助彼此、使彼此达到目的的均衡、和谐的互动关系。
考生由此语境可以联想到许多真实情境。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协同共生的关系莫不都属于此范畴。考生从多个维度发散开去,便会发现有许多题材可供选择。
“相互成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蕴含了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论语》中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命题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立意高远,表达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写自我与同学、父母或其他人互相帮助、彼此成全的身边小事,从平凡生活琐事中挖掘并不平凡的乐观包容的处世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也足以令人称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命题也给考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辨空间。“帮助人,使达到目的”本身是一个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表述。考生在审题构思时可以在“目的”、“帮助”、“达到”这些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审视与辨析:什么目的?如何帮助?需不需要加上一定的前提条件?怎样真正算得上“达成”?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考生可以围绕“相互成全”,立足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到见解。
今年的中考作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人文情怀。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简明的材料、明确的命题指向,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涵养其品格。作文题取材范围大、思考空间广,写好它并不难。
(作者 孙彧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