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1 12:02:24
历时近两年,三湘印象(000863)控制权变更宣布终止。近日,经营大型山水情景剧《印象·刘三姐》等项目的三湘印象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权转让终止。
公告发布后三湘印象股价并未下跌而是连涨三天。截至7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67元/股,涨2.23%。
控制权转让给国资失败
2023年11月,三湘印象因计划转让控制权进而停牌。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上海三湘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三湘控股”)及实际控制人黄辉通知,其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具体方案涉及股份转让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随后公司披露受让方是武汉联投置业有限公司(下称“联投置业”),其实控人为湖北省国资委,主要从事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当年12月28日,首笔收购款1.7亿元支付给三湘印象共管账户。
市场欢欣于三湘印象将被更有实力的国有资本收购。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2月,三湘股份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彼时股价迅速从宣布收购计划后的一度涨超5元,一路跌至最低2.48元/股。
今年5月20日,三湘控股收到联投置业的《解除函》,称因交易触发反垄断审查条款,决定终止交易。
地产急流勇退,文旅板块毛利率不及同行
尽管交易告吹,但《财中社》发现,三湘印象在房地产行业中表现相对稳健。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28万元,同比增长1460%。但2020年以来,公司营收从48.9亿元缩水至2024年只有12.1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近3亿元大幅收窄至千万元级别。
但三湘印象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只有32.9%,2021年以来资产负债率都在50%以下。与房地产行业普遍超过70%相比,三湘印象资产结构相对健康。
这归结于三湘印象在房地产行业早早“急流勇退”。
自2018年开始,三湘印象就再也没有新拿地,其房地产行业至关重要的“土地储备”已经连续7年无新增地块。2024年报显示,公司主要项目仅剩下河北燕郊的三湘森林海尚城项目。
公司于2015年开始筹划从房地产业务转型文旅。当年7月,其公告拟以19亿元收购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观印象”)100%股权;次年5月,三湘印象完成对观印象收购,2016年10月,公司从原名“三湘股份”变更为“三湘印象”,以示转型文旅行业的决心。
然而,公司文旅板块却并不平稳。公司2015年计划收购观印象时为其设置业绩承诺,2015-2018年四年承诺实现利润分别为1亿元、1.3亿元、1.6亿元及1.6亿元,合计5.5亿元,然而实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1.3亿元、1.3亿元及2761万元,只有首年的2015年刚好达标,收购后续连续三年未能完成承诺。
2018年报中,公司计提观印象商誉减值损失1.2亿元。
三湘印象的文化演艺板块凭借《印象·刘三姐》等实景演出每年营收约1亿元,经营模式为通过销售演出门票盈利,该板块轻资产运营,按照常理能给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在2020年毛利率在60%以上。但是从2021年开始,文化演艺板块贡献的毛利急剧下降,2021年、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13.4%及-7.4%,2024年则回升到28%。而文化板块收入也从2020年的1.5亿元降至2022年最低的3373万元,后续又逐渐回升。
同行业的宋城演艺(300144)实景演艺板块毛利率近年来均稳定在60%以上,并且三湘印象持股的联营企业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印象股份”)毛利率在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也超过60%;相比之下三湘印象的毛利率不及同行、甚至不及自己的持股公司一半。
公司文化演艺板块成本较同行业更高的主要原因,或许是有较多新开发项目。2020年以后,公司新开发文旅演艺的数字化转型,推出应用数字技术的交互式演出《最忆韶山冲》《最忆船政》《印象·妈祖》《又见恐龙》等作品。2024年10月和12月,运用VR、XR及AR等技术的《印象·妈祖》《又见恐龙》问世,开放演绎时间只有1-2个月,贡献收入有限,还不能覆盖开发成本。存量项目《印象·刘三姐》还是主要贡献票房者,以国庆黄金周为例,观印象主创的十余台传统演艺项目合计演出200余场,观演人数突破23万人次,多个场次门票提前售罄。
三湘印象还通过收购的全资子公司观印象,持有印象股份15.3%股权。今年1月,印象股份赴港IPO。与三湘印象的文旅板块相似,印象股份的核心业务也依赖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不过印象股份为了新业绩增量,正在建设全新演出《月映武夷山》,详见《财中社》此前文章《张艺谋执导“印象大红袍”赴港IPO:实景演出下降多元化乏力》。
免费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